信息相互抵触 .虽然在空间之中有大量的标识,比如商业广告标识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标识和旅游景点标识等等。但是在充斥着标识的空间中。我们依然感觉无法获得渴望得到的信息。尤其是车站和地下商场等地方有着大量的广告、装饰物和公共家具,这些视觉元素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会让导视信息被淹没,让人们失去视觉的焦点。信息相抵触的问题,不仅出现在导视系统和标识系统相互之间,也出现在导视标识与广告等其他空间视觉元素之间。但是,即便是那些纷繁复杂的标识,也有其存在的理由,拆除一个标识甚至可能比安装一个新标识更麻烦。问题的解决方法:事先明确标识的功能和分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,然后根据信息的种类和使用者的不同,将标识的安装方法、安装地点按区域规划,能很大程度地解决信息相互抵触的问题。
导视标识等极大地占用了狭窄的人行道路面,反而让生活更加不方便。这些处于积极意愿的公共设施,需要城市或社区进行综合整治,而不是单纯地加建。对城市管理者来说,需要有一个统一、有序的改善道路空间的规划方法。问题的解决方法:在不减少标识信息容量的同时,不增加标识数量是设计最需要考量的技术问题。一方面,将现存的标识和单独类别的标识类别复合化,虽然可以减少标识本体的数量,却也很可能造成信息类别混杂而不容易识别的负面效果,所以复合的程度和方式特别需要推敲;另一方面,在现存的标识上移植其他功能,标识的形态也很可能被完全破坏,对景观造成影响,因此需要谨慎处理。
当然,也要根据不同的颜色和形状,比如鲜红的颜色和尖刺的形状,由于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,就特别容易让人印象深刻、历久难忘。上述数据表明,人眼对色彩的信息捕捉速度要远远快于形状。因此,在需要高效运行、瞬间识别的公共空间,用色彩作为导向系统主导元素会得到更好的效果。由于短时间内色彩具有一定的记忆优势,而导向系统并不需要人们长久记住,所以用色彩作为导向系统设计主导元素会更理想。特别是在区分度小、可参照物少的空间(如大型停车场、开阔的广场等),用色彩将大空间分割,让人很容易记住并找到目的地,再也不会出现找不到车辆或同伴的烦恼了。
导视信息准确完整,方位表示明显清晰,路径规划科学合理。同时,还需要使导视设计能适应不同年龄、文化、母语及不同身体状况和识别能力的各类受众,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导视需求。 2.连续性:差劲的导视设计,经常会发生导视中断的情况,也就是中途会发现突然没有导视信息了。而优秀的导视设计如同接力棒一样,在到达指示目标地之前,所有可能引起行走路线偏差的地方,均有相应的引导指示。在流程设计上,由大到小,由表及里,由远到近,由多到少,先指示大目标(如某大楼),然后再指示中目标(如楼层指示),最后由具体的门牌标识来指示小目标(如某公司)。层次分明,步步为营。此即为导视设计之“奔流”。
实践中,导视系统所面对的受众多种多样,既有老年人,又有未成年人;既有正常人,又有罹患疾病和残疾者;既有有当地人、也有外地人,甚至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国家的人,他们语言不通,文化各异;不同人接收方式和能力的主观性会影响导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,也可能造成导视指引理解的差异甚至错误。因此,为了使所有人都能够准确理解导视系统所传达的内容,关键场所或节点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置两套导视系统。同时选择两种以上的语言,增加盲文标识或利用音频导向。设计的图形符号一定要简明易懂并使用国际通用符号,遵循导视系统设计图形符号运用规则。
周期性 ,导视系统有其生命性,但不是一成不变的。特别对于那些以文化背景为基点传达信息的空间环境,所使用的导视系统,必须要有周期性的变更。由此实现更好的、更醒目的视觉效果,以获得更大的关注度。如今,各式各样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(2019年导向标识行业展望:技术、材料与工艺),为导视系统提供了更优良的视觉效果,如LED技术的出现,机场的航班标识牌、登机厅的终极标识,其形态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。对于奥运会、国际博览会、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等,其中某些导视系统仅为一次性使用,活动闭幕后导视系统的使命也随之结束。导视系统的生命周期,取决于多种因素:新技术的出现、材料的更新、人类的认知、美感的需求、观念的改变等。
导视牌的头号敌人便是自然因素,如太阳紫外线的伤害、酸雨的洗刷、风沙的侵袭等。雨水的湿气会使纸张发皱,同时也会腐蚀一些金属导视牌。防范的手段是采用过胶方法,过胶时要耐心细致,确保周边封实。喷绘纸张就像海绵一样会吸潮气,有一点缝隙就会铸成大错,特别是裁图时一定要注意,因为潮气会使墨水扩散,从而破坏导视图像的质量。 高低温对导视系统的影响甚大,如果导视牌处于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太久,就会造成极大损伤。温度太低导视图像会裂掉,太高则会令图像的覆膜脱落或变软,从而使其变得模糊不清。解决办法是用聚酯胶片制作图像,较能承受高低温,比乙烯基胶片性能好很多。
法定必备导视系统:法定必备导视到底是什么东东?简而言之就是法律规定、强制性配备的导视系统。它有着特定的功能性和指定性,它的造型、色彩、文字甚至制作安装使用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。如消防出口、消防设备等安全标识,交通导视系统标识,电、水、气、暖警示标牌等都属于法定必备导视。法定必备导视系统的最大特点是:法定性、强制性、规范性和统一性。
分析当代的标识设计,归纳起来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成不变,标识设计也并非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前进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标识设计逐渐与国际接轨,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。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,各种形式的标识设计纷纷涌现,表现手法新颖多样。既有二维的平面标识,也有三维的立体标志,网络标识的日益盛行也为设计领域平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。
导视设计中相关材料的特性、运用和所能达到的不同效果,以便帮助大家正确选择导视材料,成为选择困难症患者的一剂良方。首先,各类材料的质感并不相同。所谓质感,在导视设计中是指某种材料的质地、质量、体积、外形等传达给人的感觉。人体视觉或触觉对不同形态的物质(固态、液态、气态)之反应各不相同。在造型艺术中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的真实感总称为质感: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为天然质感,如空气、水、岩石、竹木等;而经过人工处理的表现则称为人工质感,如砖、陶瓷、玻璃、布匹、塑胶等。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、虚实、滑涩、韧脆、轻重、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。在导视设计中,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其所体现和表达的内在含义。就像雕塑重视材料的自然特性如硬度、色泽、构造,并通过凿、刻、塑、磨等手段处理加工,从而在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之间建立媒介与平衡。导视设计所用材料,金属类是最为常见的。金属韧性强、延展性好、坚固耐用,适用于导视牌的结构框架和可视表面的空间材料。